上喜龍園是巴金先生的爺爺李竹西老先生的故居,經保護性拆遷重建于成都文殊院傳統(tǒng)古建街區(qū)內,為一典型川西穿斗式木結構的三合院落,南北向五開間,西側四開間、東側為一涼亭接游廊圍合,分前、中、后三院落。手執(zhí)純銅龍紋LOGO把手推門而入,雖無氣宇軒昂之勢,卻有碧玉小家之幽,院內原植銀杏數株,百年香樟樹一棵,靜坐院內觀四時枯榮,無車馬之喧囂,恍然如隔世。然如同現存大量古建一樣,過多 繁雜裝飾和傳統(tǒng)的木造門窗使得房間內光線昏暗、隔音不佳、壓抑陰沉。如何進行保護性改造,即使建筑古造細作得以顯揚,又能適應現代生活的起居所需,是接手龍園后反復思考的重點。大部分古建傳繕遵循的是修舊如舊的思路,但細致斟酌后,我們決定探索進一步的可能性,也許可在傳統(tǒng)與現代、地方性和國際化的光譜中,尋找到頻率相近的區(qū)間。中國文化的精髓不在廉價的符號拼貼,而在于抽象化的意韻表達,這一點也是現代主義美學的訴求。
輕松把控裝修全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