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圖】綿萆薢的功效與作用

2017-01-19 14:30 來源: 裝修保障網(wǎng) 作者:小堡 閱讀(

  綿萆薢別稱大萆薢、山畚箕、山薯等,為薯蕷科薯蕷屬植物綿革薜或福州薯蕷的干燥根莖,入藥具有利濕去濁、祛風(fēng)除痹的功效,對膏淋、白濁、白帶過多、風(fēng)濕痹痛、關(guān)節(jié)不利、腰膝疼痛等癥有治療作用,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綿萆薢的功效與作用吧!

綿萆薢的功效與作用

  綿萆薢的藥用功效

  【性味】味苦,性平。

  【歸經(jīng)】腎、胃經(jīng)。

  【功效】利濕去濁、祛風(fēng)除痹,主治膏淋、白濁、白帶過多、風(fēng)濕痹痛、關(guān)節(jié)不利、腰膝疼痛。

綿萆薢的功效與作用

  綿萆薢的性狀鑒別

  1、綿萆薢:為規(guī)則的片狀,厚約三毫米。片大小寬窄不一。周邊外皮灰黃色,卷縮。切面白色或前黃白色,顯粗糙,有筋脈點(diǎn),質(zhì)棉軟輕泡,易折斷,氣無味微苦。以色白,棉軟,整齊不碎者為佳。

  2、粉萆薢:為不規(guī)則的薄片厚在一毫米一下,周邊外皮褐色,凹凸彎曲,大小寬窄不一。切面白色或黃白色,有的有黃綠色圈斑。略顯細(xì)膩平坦。質(zhì)稍堅(jiān)脆,有彈性,易折斷。氣無味微苦。以色白,片大較薄,有彈性者為佳。

綿萆薢的功效與作用

  綿萆薢的臨床應(yīng)用

  1、用于治療小便頻數(shù),小便失禁(尤其小兒),配益智仁、烏藥。

  2、用于治療膏淋,有濕熱證候者,配車前子、黃柏等以加強(qiáng)祛濕清熱作用,方如程氏薢分清飲。有陽虛腎虛證候者,配烏藥、益智仁等,方如萆薢分清飲。

  3、用于治療濕熱痹痛,尤其腰背冷痛、下肢活動(dòng)不利、麻木,對于濕熱和風(fēng)濕所致的肌痛確有緩解功效,常配桑枝、絡(luò)石藤、牛膝等藥。

  4、用于治療皮膚濕疹、慢性皮炎,或膿皰瘡等屬濕熱癥者,配黃柏、苡仁等,方如萆薢祛濕湯。

綿萆薢的功效與作用

  綿萆薢的藥用選方

  1、程氏萆薢分清飲:綿萆薢9克,黃柏9克,石菖蒲4.5克,云芩12克,白術(shù)9克,蓮子心6克,丹參4.5克,車前子12克(包煎),水煎服。

  2、萆薢分清飲:綿萆薢9克,益智仁6克,烏藥9克,石菖蒲4.5克,茯苓9克,生甘草3克,水煎服。

  3、萆薢祛濕湯:綿萆薢9克,黃柏9克,生苡仁15克,赤芍9克,丹皮9克,澤瀉9克,生滑石12克,通草3克,水煎服。

聲明:以上文章或轉(zhuǎn)稿中文字或圖片涉及版權(quán)等問題,請作者在及時(shí)聯(lián)系本站,我們會盡快和您對接處理。
標(biāo)簽: 綿萆薢
2024-12-24 20:19:55 45.43.212.122 m.399a.cn 0 m.399a.cn:20101 m.399a.cn localhost {ISHTML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