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僅裝修市場糾紛不斷,家具市場同樣魚龍混雜,消費者購買家具時也要謹防上當受騙。近日,有消費者花近萬元購買的臥室家具,購買時銷售員信誓旦旦稱是實木,可運到家卻發(fā)現(xiàn)竟是“實木貼皮”;商家將本屬于“綜合類木家具”模糊稱為“實木家具”,誤導(dǎo)消費者。
在此提醒消費者,購買木家具,特別是實木家具,在合同上對該家具類型進行明確標注。
人造板魚目混珠充實木
去年12月,市民吳小姐和男友在一家居賣場花9000多元買了一套臥室家具。吳小姐說:“當時商家推薦說是實木家具,符合環(huán)保要求,我們才決定購買。”近日,新房裝修完成,他們向房間搬家具時,不小心砸了衣柜內(nèi)的抽屜,被砸的板材裂開后,發(fā)現(xiàn)抽屜外殼是貼面的。經(jīng)仔細查驗,發(fā)現(xiàn)整個衣柜其實都是實木和人造板混合制作,即俗稱的“實木貼皮”家具。
吳小姐找到商家要求退貨,但因商家銷售時只是口頭承諾,而送貨單上吳小姐已簽收“查驗無誤”,商家以“產(chǎn)品確實使用實木為原料,而且銷售時并沒有指出是“實木材質(zhì)”為由,拒絕退貨,只同意打九折。
吳小姐的遭遇不是個例。據(jù)反映,有關(guān)木家具投訴中,消費者反映較多的有貼皮家具冒充實木家具,框架實木冒充全實木家具,低檔實木冒充名貴木材家具等。
部分商家亂用“實木”名
裝修旺季也意味著家具市場迎來銷售旺季,純實木、實木、實木復(fù)合、實木強化……家具材料的品種實在太多,名稱更是千變?nèi)f化,讓人摸不清底細。
在一大型家具城,記者咨詢一套實木衣櫥,促銷人員熱情介紹說,售賣的家具都是全實木。記者查看衣櫥發(fā)現(xiàn),衣櫥背面板及抽屜板外側(cè)比較薄,提出質(zhì)疑,推銷人員才說衣櫥框架是實木材料,其他部分是用密度板制造。
記者注意到,目前家居市場標稱為實木的家具很多,但實際整體都是實木制成的卻只有少部分,而且其中大多是紅木家具。一位業(yè)內(nèi)人士告訴說:“你就是花上幾萬元購買的家具,也不一定全是實木的?!薄岸挤Q自己是純實木,自己也不懂,只好稀里糊涂買了”,一位正在逛家具的趙先生無奈地說。
為何商家要在“實木”一詞上做文章?一張由紫榆(紅木的一種)制成的書桌標價9.5萬元,而一套實木框架、其他部位為密度板制造的書桌只需7000多元即可買到,兩者在價格上相差10倍多。這就不難明白,為何許多不法商家硬是將非實木家具冒充實木家具銷售,目的就是混淆概念賺取利潤。
“市面普通的實木家具也比板式家具貴3成左右,特別是以名貴木材為貼面的家具,如果按實木家具賣,價格不是貴一二倍了”,業(yè)內(nèi)人士稱。而在家具行業(yè),向來就有“主要部件是實木即可稱作實木家具”的“潛規(guī)則”。
據(jù)介紹,全實木家具,是所有木質(zhì)零部件均以實木鋸材(板材)制作,這種家具價格;實木家具是指基材采用實木鋸材(板材)制作,表面沒經(jīng)覆面處理,這種家具看上去跟全實木家具沒兩樣,價格也比較高;更多的是實木貼面家具,也就是基材采用實木鋸材(板材)制作,并在表面貼實木單板的家具,普通人很難鑒別究竟有多少實木成分。
消費者對所購商品的情況有知情權(quán),若商家明明清楚所賣并非純實木家具,卻仍按純實木宣傳,這種誤導(dǎo)屬于一種變相欺詐行為,消費者可依法維權(quán)。
同時提醒消費者,購買木家具,特別是實木家具時,在合同上對該家具類型進行明確標注。即使出現(xiàn)問題,也可根據(jù)合同依法維權(quán)。
聲明:以上文章或轉(zhuǎn)稿中文字或圖片涉及版權(quán)等問題,請作者在及時聯(lián)系本站,我們會盡快和您對接處理。